实践舞台|“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往届获奖项目分享(三)

2021年12月11日 园区新闻

由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办,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承办的“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已于日前正式开启。为推动大赛宣传、鼓励广大有志创新创业学生参与,本次大赛将于12月12日下午举行线上宣讲会。

null

大赛简介

作为中山大学顶级双创赛事,“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中山大学最具权威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热心学生成长事业的企业家、对学生参赛项目富有兴趣的风险投资人以及有关的领导、专家担任评委或顾问,并通过多渠道对大赛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自举办以来,比赛孵化了数以千计个优秀项目,为中大学子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实现梦想的实践舞台。

赛道设置

比赛设置“学术创新赛道”和“创业赛道”。“学术创新赛道”包括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科技发明创作类、人文社科类三个参赛类别;“创业赛道”包含创业和创意两个参赛组别。本次大赛为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推荐本次比赛产生的优秀项目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往届获奖项目分享

在“中大科技园杯”第十四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中,各个赛道都涌现出大量优秀项目。本次线上宣讲会邀请到了各赛道获奖项目负责人作为嘉宾,为本次大赛进行详细实用的经验分享,为每个有志双创的你拨开迷雾!

学术创新赛道(人文社科类)

项目名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规民约”与“德治”实践——基于广州市1144个涉农行政村的调查研究》

团队成员

null

null

赢在中大/挑战杯项目成员:

负责人

战伟龙(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队员

罗 惠 (中山大学哲学系201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周 颢 (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唐诗瑶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2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杨圣瑗(中山大学哲学系2018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周曼琳(中山大学哲学系2018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项目获奖/成果情况

“中大科技园杯”第十四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迈向城乡互构的基层公共性再造——基于广州市1144个涉农行政村“村规民约”的调查研究》拟发表于《城市观察》杂志2021年第6期

null

项目介绍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是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村规民约作为健全和创新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乡村德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本研究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通过对广州市1144个涉农行政村的资料分析与田野调查,把握广州乡村村规民约制定与实施的整体情况,明晰其运作机制及现存问题,并针对广州不同类型的乡村相对应地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村规民约在村委会的组织与推动下制定,内容大致可分成约束型和倡导型两类,执行力主要来源于集体经济,约束范围限于村集体内部,由此构成村规民约的运作机制。实地调研也反映出存在基层村委不堪重负,村规民约千村一面,宣传普及工作欠缺,外来人口被迫失语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依据“宗族文化”与“集体经济”这两个广州乡村的鲜明特征,从文化与经济双重维度将广州的乡村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在村规民约的内容设计、制定流程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经验分享

Q1

请问你们是如何发掘到创新项目并萌生参加大赛的想法的?

A:三农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议题之一,一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大四时,我依托导师吴重庆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撰写了此项目的申报书,并有幸获得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的重点立项,研究周期两年。“赢在中大”的比赛刚好处于攀登计划研究周期的中间点,此时我们开展相关研究已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有了一定的前期积累;同时也面临着结项的要求和挑战,需要对学术作品进一步修改完善。

“赢在中大”是“挑战杯”的校内选拔赛,因此参加比赛不仅是为攀登计划的结项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想要“以赛促学”,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加以检验,听取专家老师的建议,打磨润色报告,推进后续的研究。

Q2

你们是如何组建队伍的呢?能分享一下团队特色吗?

A: 我们的团队由哲学系、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的同学组成,共同点是大家都对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有比较浓厚的研究兴趣,并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且大多拥有比较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

Q3

比赛准备的时间线是怎么规划和推进的?

A: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制定“大时间轴”和“小时间轴”,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预调研阶段:讨论并确定调研重点和调研思路,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初步),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部分村庄样本开展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修改访谈提纲和问卷。

实地调研阶段:进行深度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文本材料,及时整理访谈材料,撰写田野笔记,做好调研记录(采风)。

分析整合阶段:整理相关资料,并对部分调研对象进行回访。

总结阐释阶段:撰写、完善调查报告,制作项目宣传品。

Q4

有什么参赛经验可以总结分享给后辈?

A:不同的项目可针对自身的特点设计调研(备赛)计划,但有一些共通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科研保障:项目最好能够依托指导老师的相关课题,或者攀登计划、大创等课题开展,这不仅能保证选题方向无差错,还能有场地、经费等支持,保障研究的可行性与持续性。另外,项目进行过程中一定要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听取相关建议,切勿闭门造车,不要等论文写完再给老师看,如果需要大改恐怕时间也来不及了。

选题聚焦现实热点与痛点: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正如“赢在中大”参赛手册上所写的那样,以人文社科类为例,社会意义占评审标准的60%,其中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结合程度(20%)、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结合程度(20%)、影响范围(20%),大赛鼓励参赛队伍从高科技元素、“卡脖子”前沿技术领域中选择项目,并结合未来城市发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挖掘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此亦是对标“挑战杯”的评审标准。

扎实的田野调查(主要针对社会学类项目):我们在“挑战杯”省决赛展示时,课题研究已历时17个月,覆盖了广州市1144个涉农行政村,建议村规民约文本库300w+字,整理田野笔记15w+字,扎实的田野调查是撰写报告的基础,也有助于在比赛阶段展示出工作量。

及时撰写田野笔记:每次下村调研后,我们都会及时整理田野材料,撰写田野笔记,此时相关的田野记忆与思考最鲜活,此举能避免遗忘和拖延,在后期撰写调研报告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材料。

团队做好分工并及时沟通:我们团队在备赛时,针对各自擅长的工作,进行了团队分工,这样不仅能实现1+1>2的效果,还能够避免遗漏“事事有着落”,也能彼此监督。另外,我们基本保持了“一周一会”的习惯,将一周内的思考互相交流和分享,对于各自负责部分的工作开展及整体的项目推进都有好处。

Q5

能分享一下参赛期间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吗?

A:需要更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敏锐的问题意识;更强烈的现实关怀;较强的学术创新性与更开阔的视野;此外,还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

Q6

参赛感想与建议

A: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赢在中大”,第二次参加“挑战杯”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队员到队长,既熟悉又陌生。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没有辜负一路的辛苦。

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在大学期间参加一次“赢在中大”和“挑战杯”,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受学术科研的魅力,感受自己亲手撰写的调研方案落地实施的欣喜,感受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提灯夜战”的快乐……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个中滋味,去做吧,去挑战!

线上宣讲会信息

时间

2021年12月12日星期日

15:30~17:30

地点

腾讯会议室

(会议号:330-119-966)

大赛咨询群:964940386(QQ)

报名方式

(一)大赛的具体流程、参赛方式、参赛要求、评审规则、申报书及相关表格等参考《“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手册》(官网附件)。

(二)各参赛项目负责人于2022年1月1日17:00前登录大赛官方网站: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

(https://iee.sysusp.com),填写项目报名材料并提交电子版《创业计划书》或《作品申报书》。

联系方式

(一)大赛网站

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https://iee.sysusp.com

(二)大赛组织方办公地点

校 团 委:南校园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306办公室

中大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A座二楼(中大科技园)

(三)大赛联系人

校团委:

顾文明 020-84112984

中大科技园:

罗 珺 020-84111337


Copyright©2015-2021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粤ICP备170751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