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宣讲|“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往届获奖项目分享(一)

2021年12月09日 园区新闻

由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办,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承办的“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已于日前正式开启。为推动大赛宣传、鼓励广大有志创新创业学生参与,本次大赛将于12月12日下午举行线上宣讲会。

80%

大赛简介

作为中山大学顶级双创赛事,“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中山大学最具权威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热心学生成长事业的企业家、对学生参赛项目富有兴趣的风险投资人以及有关的领导、专家担任评委或顾问,并通过多渠道对大赛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自举办以来,比赛孵化了数以千计个优秀项目,为中大学子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实现梦想的实践舞台。

赛道设置

比赛设置“学术创新赛道”和“创业赛道”。“学术创新赛道”包括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科技发明创作类、人文社科类三个参赛类别;“创业赛道”包含创业和创意两个参赛组别。本次大赛为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推荐本次比赛产生的优秀项目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往届获奖项目分享

在“中大科技园杯”第十四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中,各个赛道都涌现出大量优秀项目。本次线上宣讲会邀请到了各赛道获奖项目负责人作为嘉宾,为本次大赛进行详细实用的经验分享,为每个有志双创的你拨开迷雾!

学术创新赛道(科技发明创作类)团队成员

null

赢在中大/挑战杯项目成员:

负责人:仲崇豪(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

队 员:尚高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赵埔田(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郑佳宁(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陈禹翰(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曹锦东(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

互联网+项目成员:

负责人:仲崇豪(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

队 员:孟海涛(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张 余(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凌晔华(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何 涛(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唐 芮(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张斯琦(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硕士)

80%

基于全景立体视觉的实时环境感知与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项目获奖情况

“中大科技园杯”第十四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学术创新赛道一等奖

第16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特等奖(入围全国决赛)

第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广东省金奖

项目介绍

针对现有机器人感知系统的不足设计出的一种价格更低、设计更轻便、感知效果更全面的新型实时全景环境感知系统,该系统包括项目组自主研发的智能AI感知芯片“智眸”、高集成异构计算平台“慧算”、环式立体相机以及搭载在硬件平台上的智能感知算法,能够在先进硬件设计和智能感知算法的配合下,低功耗、低载荷、低成本地完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该项目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果替代汽车ADAS、无人机等多种领域的感知系统。项目的部分核心技术也已经获得了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国际顶级会议DATE 2021最佳论文奖以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经验分享

Q1

你们是如何发掘到这个项目,并且萌生参加大赛的想法呢?

A:科研项目主要还是源于技术积累。我们在指导老师陈刚副教授的带领下,全景立体视觉相机在几年前就有了概念雏形,也通过3D打印机制作了很多原型产品,但全景相机的庞大数据量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来我们实验室团队提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实时深度估计算法,负责硬件的师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将算法集成在了芯片上,设计出了业界第一款AI深度感知专用芯片,并在中芯国际进行了流片,同年我们算法的相关论文也在国际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顶级会议DATE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申请的发明专利也通过了快速预审的申请,三个多月就拿到了授权证书,可以说是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至此,项目基本具备了面世的基础,因此也开始参加各项大赛,进行进一步的打磨和提升。

Q2

你们是如何组建队伍和进行团队协作的?你们的团队有什么特色?

A:我们组建队伍遵循各司其职的原则,只有对项目做出实际贡献的人员才会列入成员名单中,杜绝出现挂名、划水的现象。参赛项目同时也是我们组员的科研项目,因此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的进展推进中而不需要担心学业和比赛的权衡问题。因为学制、学历、人数等的限制,有很多为项目做出巨大贡献的师兄只能屈居幕后,但他们依然会对比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供帮助,我们的队伍中也包括了一些低年级的师弟,我们会在比赛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希望他们能在过程中成长,之后也能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Q3

你们是如何规划和推进备赛时间线呢?对于备赛有无锦囊分享?

A:不管是创新比赛还是创业比赛,总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评委老师可能对相关领域并不熟悉,小同行、大同行甚至跨行的评委老师都有可能遇到,过于偏重技术细节或过于偏重宏观应用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因此不管在写项目申报书还是进行项目展示的时候,都要进行换位思考,项目展示的内容是不是能够抓住评委的眼球,是不是能清楚明了的传达出项目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优势,这也是能否在评审中取得高分的关键。同时,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奖项,项目就不能只是空中楼阁,国家专利、论文发表、实物展示或者企业和机构的“背书”都能够为项目极大地加分,当科研项目具有不错的应用转化价值的时候,完善项目商业化的策划,尝试参加创业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Q4

参赛感想

A:非常荣幸我们团队在这一年的“挑战杯”和“互联网+”大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要感谢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和坚持,同时也必须感谢我们的实验室团队、计算机学院以及中山大学团委的鼎力支持。这一年里我们团队同时参加这两个比赛,这类大型比赛战线往往会拉得很长,确实会被各种申报、培训、路演占用不少时间,但同时我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从如何撰写申报书、路演和答辩时如何表达,以及项目推进时如何解决各类难题,我们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将继续努力,让项目真正落地,为国家的AI智能产业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线上宣讲会信息

时间:2021年12月12日星期日15:30~17:30

地点:腾讯会议室(会议号:330-119-966)

大赛咨询群:964940386(QQ)

报名方式

(一)大赛的具体流程、参赛方式、参赛要求、评审规则、申报书及相关表格等参考《“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手册》(官网附件)。

(二)各参赛项目负责人于2022年1月1日17:00前登录大赛官方网站: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

(https://iee.sysusp.com),填写项目报名材料并提交电子版《创业计划书》或《作品申报书》。

联系方式

(一)大赛网站

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https://iee.sysusp.com

(二)大赛组织方办公地点

校 团 委:南校园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306办公室

中大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A座二楼(中大科技园)

(三)大赛联系人

校团委:顾文明 020-84112984

中大科技园:罗 珺 020-84111337


Copyright©2015-2021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粤ICP备17075193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502000615号